碳钢

碳含量:低碳钢一般小于0.25%;中碳钢一般在0.25~0.60%之间;高碳钢一般大于0.60%。

低碳钢

低碳钢(mild steel)为碳含量低于0.25%的碳素钢,因其强度低、硬度低而软,故又称软钢。它包括大部分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一部分优质碳素结构钢,大多不经热处理用于工程结构件,有的经渗碳和其他热处理用于要求耐磨的机械零件。
低碳钢退火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,其强度和硬度较低,塑性和韧性较好。因此,其冷成形性良好,可采用卷边、折弯、冲压等方法进行冷成形。这种钢还具有良好的焊接性。含碳量从0.10%至0.30%低碳钢易于接受各种加工如锻造,焊接和切削, 常用于制造链条, 铆钉, 螺栓, 轴等。

低碳钢退火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,其强度和硬度较低,塑性和韧性较好。因此,其冷成形性良好可采用卷边、折弯、冲压等方法进行冷成形。这种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。碳含量很低的低碳钢硬度很低,切削加工性不佳,正火处理可以改善其切削加工性。
低碳钢有较大的时效倾向,既有淬火时效倾向,还有形变时效倾向。当钢从高温较快冷却时,铁素体中碳、氮处于过饱和状态,它在常温也能缓慢地形成铁的碳氮物,因而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,而塑性和韧性降低,这种现象称为淬火时效。低碳钢即使不淬火而空冷也会产生时效。低碳钢经形变产生大量位错,铁素体中的碳、氮原子与位错发生弹性交互作用,碳、氮原子聚集在位错线周围。这种碳、氮原子与位错线的结合体称岁柯氏气团(柯垂耳气团)。它会使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,这种现象称为形变时效。形变时效比淬火时效对低碳钢的塑性和韧性有更大的危害性,在低碳钢的拉伸曲线上有明显的上、下两个屈服点。自上屈服点出现直到屈服延伸结束,在试样表面出现由于不均匀变形而形成的表面皱褶带,称为吕德斯带。不少冲压件往往因此而报废。其防止方法有两种。一种高预形变法,预形变的钢放置一段时间后冲压时也会产生吕德斯带,因此预形变的钢在冲压之前放置时间不宜过长。另一种是钢中加入铝或钛,使其与氮形成稳定的化合物,防止形成柯氏气团引起的形变时效。

低碳钢一般轧成角钢、槽钢、工字钢、钢管、钢带或钢板,用于制作各种建筑构件、容器、箱体、炉体和农机具等。优质低碳钢轧成薄板,制作汽车驾驶室、发动机罩等深冲制品;还轧成棒材,用于制作强度要求不高的机械零件。低碳钢在使用前一般不经热处理,碳含量在0.15%以上的经渗碳或氰化处理,用于要求表层温度高、耐磨性好的轴、轴套、链轮等零件。
低碳钢由于强度较低,使用受到限制。适当增加碳钢中锰含量,并加入微量钒、钛、铌等合金元素,可大大提高钢的强度。若降低钢中碳含量并加入少量铝、少量硼和碳化物形成元素,则可得到超低碳贝氏体组够其强度很高,并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。

20钢力学性能
(1)相变点温度(近似值)Ac1=735℃,Ac3=855℃,Ar3=835℃,Ar1=680℃
(2)正火规范 温度920~950℃,出炉空冷。硬度131~156HBS。
(3)冷压毛坯软化处理规范 温度700~720℃,保温时间8~15h,再以50~100℃/h的冷速,随炉降至温度≤550~600℃,出炉空冷。
处理前硬度≤143HBS,软化后硬度≤131HBS。
(4)淬火规范 温度910℃±10℃,10%NaCl盐水冷却。
(5)实测屈服强度fy=245Mpa,弹性模量E=206Gpa,泊松比ν=0.3。
(6)抗剪强度275~392MPa,抗拉强度为253~500MPa,屈服强度为275MPa,延伸率为25%。
(7)退火温度只要600-650度,保温时间在1-2h。

中碳钢

       中碳钢热加工及切削性能良好,焊接性能较差。强度、硬度比低碳钢高,而塑性和韧性低于低碳钢。可不经热处理,直接使用冷轧材、冷拉材,亦可经热处理后使用。淬火、回火后的中碳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。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约为HRC55(HB538),σb为600~1100MPa。所以在中等强度水平的各种用途中,中碳钢得到最广泛的应用,除作为建筑材料外,还大量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。
中碳钢属于亚共析钢,其退火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。随着钢中碳含量增加,组织中珠光体数量增加,而铁素体数量减少。碳含量大于0.40%的钢淬火组织为马氏体;碳含量大于0.40%时,除了马氏体外还有少量残留奥氏体,残留奥氏体数量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。
处理方式

中碳钢的最终热处理方式有调质、淬火后低温回火、高频淬火后低温回火、等温淬火和淬火后中温回火。
(1)调质。组织为回火索氏体。这种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,强度较高,塑性和韧性良好。调质用钢要具有良好的淬透性,以保证调质件整个截面上组织和性能均匀。与合金钢相比,碳素钢的淬透性较差,所以只适于截面尺寸不大的中碳钢零件进行调质处理。
(2)淬火后低温回火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,这种组织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适当的塑性和韧性。
(3)高频淬火后低温回火。高频淬火层组织为极细的隐针马氏体,低温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,经这种处理可以得到与渗碳处理类似的效果。高频淬火前一般进行调质或正火。所以高频淬火和回火后,零件心部强度较高,塑性和韧性良好,而其表层硬度高,耐磨性好。另外,高频淬火件表层产生压应力,其疲劳极限高,使用寿命长。
(4)等温淬火。组织为贝氏体,这种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和韧性。
(5)淬火后中温回火。组织为回火索氏体。

45钢

常用中碳调质结构钢。该钢冷塑性一般,退火、正火比调质时要稍好,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切削加工性,经适当的热处理以后可获得一定的韧性、塑性和耐磨性,材料来源方便。适合于氢焊和氩弧焊,不太适合于气焊。焊前需预热,焊后应进行去应力退火。

力学性能
正火:850  ;
淬火:840  ;
回火:600  ;
抗拉强度:不小于600Mpa  ;
屈服强度:不小于355Mpa  ;
伸长率:16 [1]  %  ;
收缩率:40%  ;
冲击功:39J  ;
钢材交货状态硬度 [1]  :
热轧钢:≤229HB
退火钢:≤197HB

高碳钢

高碳钢(High Carbon Steel)常称工具钢 , 含碳量从0.60%至1.70%, 可以淬火和回火。锤, 撬棍等由含碳量0.75%的钢制造; 切削工具如钻头, 丝攻, 铰刀等由含碳量0.90% 至1.00% 的钢制造。
高碳钢在经适当热处理或冷拔硬化后,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、高的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,切削性能尚可,但焊接性能和冷塑性变形能力差。由于含碳量高,水淬时容易产生裂纹,所以多采用双液淬火,小截面零件多采用油淬。这类钢一般在淬火后经中温回火或正火或在表面淬火状态下使用。主要用于制造弹簧和耐磨零件。 碳素工具钢是基本上不加入合金化元素的高碳钢,也是工具钢中成本较低、冷热加工性良好、使用范围较广的钢种。其碳含量在0.65一1.35%,是专门用于制作工具的钢。高碳钢密度7.81g/cm³。可用于渔具的生产。
优点:
1、热处理后可以得到高 的硬度(HRC60一65)和较好的耐磨性。
2、退火状态下硬度适中,具有较好的可切削性。
3、原材料易得,生产成本低。
其缺点是:
1、热硬性差,当刀具工作温度大于200℃时,其硬度和耐磨性急剧下降。
2、淬透性低。 水淬时完全淬透的直径一般仅为15一18mm;油淬时完全淬透的最大直径或厚度仅为6mm 左右,并易变形开裂。
高碳钢的硬度、强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固溶的碳量,并随固溶碳量的增加而提高。固溶碳量超过0.6%时, 淬火后硬度不再增加,只是过剩的碳化物数量增多,钢的耐磨性略有增加,而塑性、韧性和弹性有所降低。为 此,常根据使用条件和对钢的强度、韧性匹配来选用不同的钢号。例如,制造受力不大的弹簧或簧式零件,可 选择较低碳量的65钢。 一般高碳钢可用电炉、平炉、氧气转炉生产。要求质量较高或特殊质量时可采用电炉冶炼加真空自耗或电 渣重熔。冶熔时,严格控制化学成分,特别是硫和磷的含量。为减少偏析,提高等向性能,钢锭可进行高温扩 散退火(对工具钢尤为重要)。热加工时,过共析钢的停锻(轧)温度要求低(约800℃),锻轧成材后应避 免粗大网状碳化物的析出,在700℃以下应注意缓冷,以防热应力造成裂纹。热处理或热加工过程中要防止表面脱碳(对弹簧钢尤为重要)。热加工时要有足够的压缩比,以保证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。

超高碳钢

超高碳钢是碳含量为1.0-2.1%的铁基合金材料。超高碳铜的最早工业宴例是大马士革。其碳含量为1.5%。20世纪70年代中期,美国斯坦掐丈学首先进行了超高碳钢的超塑性研究,之后美国国家实验室也开展了超高碳钢的研究.并取得了一系列专利。此外.日本等国也开展了对超高碳钢的研究。进入21世纪,我国在超高碳钢方面也开展了研究。采用适当的制备工艺获得无网状碳化物的超细晶超高碳钢。不仅在中、高温下具有高变形速率的超塑性特性。而且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。超细晶超高碳钢不仅有望替代部分中高碳钢制作工模具、钢丝、结构件,从而显著提高其使用寿命,而且利用其中、高温下良好的固态连接特性,还可与自身或其它金属基材料连接制备成新型高性能层状复合材料。是一类极具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 [1]  。

Comments

  1. Ac1: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温度;

      Ar1: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温度;

      Ac3: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;
      Ar3:冷却时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开始温度;

      Accm: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;

      Arcm:冷却时从奥氏体中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。

Leave a Reply